您的位置: 首页 >> 健康管理 >> 详情

胃病的虚实分证及治疗体会

发布时间:2013-05-30作者/来源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中、西医均无“胃病”之诊断名称,然而,这种称谓能为广大老百姓所熟知,故借一用,仅指胃脘不适而已。临床上治疗胃病,当分清寒热虚实,今将胃病的虚实分型治疗介绍如下:

一、虚证

《尔雅》谓:虚,空也。《内经》称:正气夺谓之虚。这是比较单纯的一种类型,胃脘不适必发生于空腹之时,或在进餐之前,或在夜间酣眠之中,得进食可缓解,或热饮一杯亦能轻。虚者,器内无物,得物入内则不虚,故能缓解。这一类型的胃病,可概括称为“饥则嘈”。嘈即嘈杂,病人常主诉“心嘈”,是一种难以表述的自我感觉异常。《景岳全书·嘈杂》说:“其为病也,则腹中空空,若无一物,似饥非饥,似辣非辣,似痛非痛,而胸膈懊恼,莫可名状……”我在临床上经常使用小建中汤进行治疗,收效甚为满意,不仅心嘈能速愈,若有兼见之胃脘痛亦能同时大减。兹举一例以为证明。

张某,女,34岁,200985日初诊,主诉胃脘嘈杂近2个月,每于进餐后不到2小时即心嘈难忍,无泛酸,无嗳气,嘈甚则有轻度疼痛,急欲索食,得食可缓解。曾服用补气健脾中药如参苓白术散、香山六君汤等治疗未见明显好转。诊其脉虚,舌淡,苔薄白。辨证为建中汤证,处仲景小建中汤加减,药用:炙桂枝6克,炒白芍12克,炙甘草6克,红枣16克,淮山药12克,生姜10克,七帖,二诊诉心嘈明显减轻,效不更方,再服七帖,不复再诊,电话随访,知已愈也。

二、实证

《素问·调经论》:“有者为实,故凡中质充满皆曰实。”《小尔雅》:实满也塞也。实证胃病的特点是,进食后不见减轻,或反加重。临床上,病人常主诉为胃脘胀满,进食后加重,平日不知饥饿,不欲饮食,大便常秘结或粘滞不爽,往往舌红,苔厚或兼黄。此类胃病与第一种类型相反,可概括为“食则胀”。治疗以大柴胡汤为主方进行加减。大柴胡汤方内有大黄,凡遇大便粘滞不爽者,即使日行数次,亦可酌量用之。若见脾虚之证,则不用。今举一例。

成某,女,45岁,2010912日诊。患者诉一周前进食粽子数枚,后出现胃脘胀满,口苦,不欲饮食,食后胀甚,大便日一行,粘滞不爽。当地配服吗丁啉等未见好转。察见患者体型略胖,脉弦滑,舌淡红,苔白稍厚。辨证为少阳阳明之合病,处以大柴胡汤加减:炒柴胡10克,炒黄芩6克,制旱半夏10克,炒枳实10克,炒白芍10克,制大黄5克,红枣16克,生姜10克自备,七帖,水煎服,日一剂。一周后复诊,诉此药服至第三贴时胃脘胀满即大减,今来巩固云云。

三、虚实夹杂型

此一类型,兼有虚实二证的特点,虽进食后能稍缓解,但随后即感觉腹胀,不似虚证者进食后觉舒适也。我将其概括为“饥嘈食胀”。往往兼有口气臭秽,舌苔黄厚而腻等见证。余初上门诊之时,每遇此证辄闭目沉思,踌躇不敢下笔。后有数次得手的经验,遂总结出了治疗的方法。先看一则治验。

姚某,女,42岁,201136日诊,主诉心嘈,腹胀,口臭半年余,加重1月。其证饥饿则胃脘嘈杂不适而欲进食,少食可缓解,但进食稍多则腹胀作,并伴有口臭难当,羞于同人面对面讲话。证有虚实同见者如此,故与虚实同治法,建中汤补其虚,平胃散治其实:炙桂枝6克,炒白芍12克,炙甘草6克,红枣16克,淮山药12克,厚朴15克,陈皮6克,制苍术10克,七帖。二诊,嘈与胀均减,口臭减轻不明显,以为其热不除,故口臭仍在,原方加黄连5克,炒黄芩10克,7帖,不复再来诊。后因其夫来诊脂肪肝,告知其疾已愈。

体会:病有寒热虚实之差异,药有温凉补泻之不同。以补治虚,以泻治实,是大家都熟悉的治疗方法。然而,虚实兼见的病证,若用攻补兼施之法,是否攻补之药性相互抵消?经过思考、求证,才明白,药性之攻与补,寒与热,并非热水与冷水或正数与负数的关系。攻补兼施,寒热共用,药性不会相互抵消,而是各行其道,发挥其治疗作用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李孝文